在摄影中光是一切。如果没有光,无论是人工的或自然的,就不会有摄影。问题是,自然光并不是随时都眷顾着你,有时有太多或太少,在这两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人工光线补充。但如果没有任何人工光源提供给你呢?在摄影创作中,曝光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因素影响,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构图技巧值得每一位摄影师花费精力理解和掌握。学习构图不需要购买任何昂贵的器材,而且无疑能极大提高你的摄影作品。有些人天生就拥有“摄影眼”,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还需要花时间和努力训练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视觉技巧和能力。这里有一些技巧能够在你考虑照片构图时提供帮助。 1. 不要追求完美 明白并不存在“完美的”构图是很重要的。作为一种主观艺术形式,你永远也无法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不过照片构图还是有好坏区分的。一张照片的构图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下面我们会一一细说。 2. 简洁 在构图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照片中每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此决定哪些要摄入画面,哪些要排除。很多人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试图把所有有意思的东西都摄入画面中。但一些最精彩的照片都非常简洁。 3. 三分法则 最简单的构图法则之一就是三分法则。这已经变成业余和职业摄影师最常用的工具。这个方法是将照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别平分为3份,这9条平分线和它们的交点就是关键的位置。三分法则是简单但有效的法则。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将地平线置于横向构图的下面一条平分线上。在人像摄影中,则可以让人物的眼睛位于竖直构图的上一条平分线上。 ...
前面谈过怎样学摄影与后期,索性把构图也谈谈,组成个学摄影三部曲,希望对学摄影的朋友有所一点帮助。构图在我看来,与理性生硬的技术关系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和“美”有关。换句话说即构图与你举不举相机都无太大关系,更无关你用什么档次相机拍摄,构图只是你眼睛里看到世界的个角度。所以,构图更多的是感性的美,是情绪的构成,也是摄影百家争鸣的精彩所在。我还是只谈思想与方法,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我自知浅薄的很,断不敢称“师”,只是觉得”道“,也就是思想与方法更为重要。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思想方法对了,怎么拍,那是每个人个性与审美的斗艳争芳。至于具体的技术贴,郑州摄影培训等大摄影网站早已很多,各位自行搜索学习即可。
长时间曝光拍摄大家都不陌生,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拍摄,通常会用到此方法,如夜景、烟火等题材的拍摄。长时间曝光拍摄需要注意三点,首先需要一个稳定性非常好的三脚架,二是控制好曝光时间,三是设置合适的光圈。本篇文章小编将主要介绍几种长时间曝光拍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结合闪光灯拍摄的一些实例技巧。 闪光灯和长时间曝光结合的拍摄技法核心,是将拍摄目标分成多个部分,分别用闪光灯曝光和慢速快门曝光,最终形成一个画面。想掌握好这种技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艺。 夜景拍摄 夜景拍摄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很多影友喜欢的拍摄题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一切都变得非常美丽。选择一个取景较好的地方,支上一只三脚架,把相机感光度调低,镜头光圈调小一些,以获得几秒甚至几十秒的快门数度,运用长时间曝光拍摄,一张美丽的夜景照片诞生了。 夜景拍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感光度不要设置太高,最好设置成100,因为感光度高了对降低快门速度不利,另外长时间曝光会产生噪点,感光度高会加剧噪点的产生。 2、光圈设置小一些,比如F8或者F11,因为小光圈景深比较大,焦点前后都比较实,整个画面看起来都比较清...
学习根据不同现场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拍摄的技巧,详细分析闪光灯平衡天空与人物面孔光比,以及逆光呲光的控制技法,并锻炼在平淡场景中巧妙利用光。 采用逆光低角度拍摄,可以有效避免平视角度拍摄时不相干的干扰元素进入画面。 观察拍摄的现场场景,光线透过树叶投射下来,让女孩站在被光打亮的部分。 在一个场景里,被光照射到的对象自然会成为画面的主体,前提是光不能杂乱。拍摄的过程中,调整镜头角度,让光线恰好照射在女孩的头顶部,光芒直接穿过头顶会出现大面积的白光,全部遮挡会失去逆光的效果,最好的选择是让光被头顶遮挡住一半。 这张照片在模特的左侧进行逆光拍摄,如果是移动到模特的右侧拍摄,就会变成顺光,光线被虚化形成斑驳的光斑,非常漂亮,但由于拍摄这样的逆光时会造成面部较暗,所以用反光板做一些补光会让效果更好。 1、尽可能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到镜头里面,不然就出现了上面照片上的鬼影(眩光),这样影响照片的清晰度; 2、在测光的时候选择点测光模式对照片中人物的受光部点测光(比如人物受光轮廓、受光发丝等); 3、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加散射板)对人物暗部(脸部)进行补光; 4、尽量选择深色的背景,这样才能突出轮廓光的精彩。 5.如果高角度补的到, 就不要从低角度打光, 尽量模拟...
构图是摄影前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担负着突出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好的构图将会凸显画面的中心,使画面更富故事性,并能反映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构图可以说是图片元素安排与组合的经验手法。将对比的东西分为主体与客体,或是前景与背景。将协调的物体用三角轴或是斜线来排列,将光与影变成有情感的组合,这些都是构图的手法。一个好的构图,可以将平凡的东西变得无与伦比,突出主题;相反,一个不好的构图,则会将一个有魅力的主角变得俗不可耐,降为闲角。 无论是拍摄人像还是拍摄风光,构图都是画面美感的重要考量因素;构图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视觉享受。这就是为什么在拍摄同样景物时有些人拍的好看,而有些人拍的就不是很好看的原因之一。下面介绍几种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手法: 1、中心构图法 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进行构图。这种构图方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主体突出、明确,而且画面容易取得左右平衡的效果。这对于严谨、庄严和富于装饰性的摄影作品尤为有效。 2、水平线构图法 水平线构图是最基本的构图法,以水平线条为主。水平,舒展的线条能够表现出宽阔、稳定、和谐的感觉,通常运用在湖面、水面、草原等等。 3、垂直线构图法 ...
每一个摄影题材,不论是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蕴含着视觉之美。当我们在取景窗前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时,例如人、树、房、花等,应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等的结合体。构图既是在构思阶段把所要拍摄的人物或者是景物典型化了以强调和突出的手段,舍弃那些表面的、次要的元素,恰当安排主次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完善、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拍摄时,如果按照习惯的方法进行构图并不会生成有戏剧性的照片,要拍摄出具有特别效果的照片,需要尝试任何非传统的方法,特别是在图片构图和相机位置的选择上。很多摄影师在构图时往往会坚持严格遵守自己最拿手或众所周知的规则,如水平线法则或黄金分割点等等,因此失去了很多拍摄富有戏剧性效果图像的机会。构图特别或特别强调某被摄体的图片会显得特别的生动,有意思。数码相机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尝试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构图,因为你如果不满意的话可以随时删除,而且你随时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效果。 偏离常规 如果你稍加注意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的很多照片都是在眼睛水平线上拍摄的,这是一个最舒适的位置,也是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的位置。但如果每个人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从这个位置进行拍摄的话,那么拍摄出来的图片真是会失色不少。有没有想过适当地改变一下你的拍摄位置?其实,任何一个都是可以拍摄出效果特殊的照片的,因为艺术形式是多变的。你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这些拍摄位置:跪在地上、坐在地上、趴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 曾经因为找不到好的构图而感到意兴阑珊吗?其实好的拍摄题材比比皆是,“反光面”便是一个好的例子了!利用反光面能轻易创造独特的构图,事实上,有反光面的东西在日常生活真的无处不在,只要多加留意及运用,便不用烦恼拍不出好照片了! 雨后,半干半湿的街...
好构图的一个诀窍就是寻找适合拍摄主体的框架,比如一棵树或一扇拱门。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一种框架可营造一种神秘气氛,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一体,赋予照片更大的视觉冲击。留心诠释主体影像的不同方式,多花时间观察拍摄主体,绕拍摄主体多走走,当你从不同视角审视拍摄主体时,你会发现可供拍摄的角度很多。 线条是摄影构成元素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它也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之一;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把握住了线条,摄影将会有有大量的题材可供拍摄,于摄影人而言,生活中有大量的作品可以依托线条来进行创作。最近秋末带队去长城拍摄,便以拍摄长城为例,结合之前作品,进行一一详解线条对于摄影的重要性。 视觉的引导性 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视线会随着线条而进行移动;如日常生活中宽阔的道路、成排的绿化带这些都是引导视线的案例。下图所呈现的城墙即是潜在的线条引导,将我们视线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箭楼之上,从而使观者的视线移动,强化引导性。 顾名思义,框式构图就是利用类似框架的前景将被摄体框起来,可以恰当表现出前后景的纵深效果。框式构图有助于主体与前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主体在画面中突出出来。 &n...
温暖的场景,唯美的画面,带着些森系的摄影风格,陪伴我们度过了炎炎夏季。但你是否有那么一刻,拍够了小清新,看够了萌妹子,有一丝冲动渴望挖掘照片中另一种凄凉的美呢? 从摸单反到现在有十二年多了,没太多时间去拍风光人文。但我认为拍人像却是最容易提高拍摄水平的题材,也是我喜欢拍的题材。对于模特引导摆姿我没有太多的专业动作模式,只是凭自己经验积累了一些草根拍摄方法,就是如何在画面内安排拍摄模特的位置,就是给拍摄模特安排设计一些动作,但至于那些动作摆姿都不是唯一的标准。下面分享给初学摄影拍人像的沟通方式以及引导模特摆出文艺的姿势的方法,大家一起来“长姿势”吧!拍摄时段选择 作为一个资深强迫症,我一直森森的觉得“照片有光才好看”。所以旅途中尽量不要偷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有好光线点缀你的照片嘛。 一个合格的摄影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决定只拍某种风格,不拍什么风格。敬翰就是这样,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阴暗的色调,支离破碎,茫然与挣扎,这组作品是种新的风格尝试,如果你也有兴趣,请往下看。 一天当中拍出光感的最佳时段就是日出和日落。如果你想拍摄柔和的大逆光,可以使用比较大的光圈+适当提升曝光补偿,配合比较高的白平衡数值让温暖的光线从妹子身后透射而出,比如这样。如果在旅途中能碰到奇妙的光线,那是更好的了,...
环境人像摄影是指环境与人的画面组合。环境人像摄影在拍摄地点和时间上有很多的灵活性,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都可以进行拍我个人比较喜欢拍弱光的环境人像,很多朋友常常都问我,你打灯了么?怎么补光的? 环境人像顾名思义,环境因素会对照片具有较大影响,所以环境的选择,环境与主体的搭配就显得格外重要,想拍出相得益彰的环境人像作品就在选景方面多下点功夫吧! 想了解如何选景先要对环境人像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了解选景的目的和意义。其实,本人一直比较懒,所以外拍很怕背一大包灯啊脚架呀,所以到现在还不会用灯,也不喜欢用补光灯或者反光板之类的东西。因此,出来外拍基本就是一个机器,1、2个镜头就OK了。这里我就以最近在洪崖洞拍的一组照片来简单说说在没有闪光灯和补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拍摄夜景逆光人像。 主体:在环境人像中,人是摄影的主体,是画面的核心,以主体人物来展示情调,直接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和服饰等方面着手拍摄。在说到照片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器材。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器材会让你的创作事半功倍。就我要说的弱光环境人像,我个人最看重3点: 1:大光圈定焦镜头。 2:全画幅单反(无反,微单)。 3:高iso下良好的画质表现。 道具:具有呼应主体的作...
“但是,这是人类创造艺术的魔力,它既有意识又无意识地使用数学和构图,”他继续说。“虽然向日葵自然地没有想到金黄色的角度,但人类艺术家也不用考虑金色和声,而不考虑它们。” “然后,凭借有意识的数学的力量,人类可以捕捉和提升自然超越自然状态,正如主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通过强加他自己创造的金色和声,对自然而言。
佳能将Cinema EOS系统专业、可靠的视频拍摄功能与EOS R5出色的照片拍摄性能融为一体,开发了佳能首款Cinema EOS系统全画幅8K数字电影摄影机EOS R5 C。EOS R5 C移植并优化了原应用于EOS R5的高分辨率、高速CMOS影像传感器,再加上DIGIC X图像处理器和RF镜头,这三者融为一体,更是如虎添翼。配合新设计的内置散热风扇,一台EOS R5 C即可实现8K 60P RAW机内不间断记录,以及约20张/秒4500像素高分辨率照片的高速连拍,并搭载了丰富的辅助功能。
大家都知道有光才有摄影,所以光线对照片的成败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室内我们可使用各种人造光源,例如闪光灯、光管等来拍摄; 而在自然环境,没有了人造光源的帮助,但我们可以可善用自然光来打造出同样出彩但光影大片。自然光,即是阳光照射至地球上的光线。下面就先让大家看看我利用自然光拍摄的摄影作品。 1、一天中拍摄光线的特点 1)清晨(柔和,光线以冷色为主) 日出前的黎明时分,低角度光线散射,以蓝色和冷色调为主,光线强度很弱,景物的反差也弱。此时的天空处于一片幽蓝之中,画面中呈现柔和偏蓝的冷色调。随着日出时刻的临近,整个天空的亮度不断增加,而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会逐渐从偏冷的蓝色,,随着日出的临近,光线逐渐变亮,色温逐渐升高,一点点变化出浅粉、粉红等逐渐偏暖的颜色,这种色彩和色调的变化,迅速而微妙。 所以一般早上是我们作为人像拍摄比较不错的拍摄时段,适合拍摄一些篇清新的题材。
均匀地布光 无论室外或室内,人像或风景,光是拍摄照片的必要元素。一幅好的照片应该好好运用光线,产品摄影也一模一样。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产品摄影的光线不重要,只要产品照射到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若果不注意灯光拍摄产品,阴影会很凌乱和没有美感;产品摄影可用多角度的灯光,以达到平衡光线和制造适合的阴影。
产品照片的最终目的是要传达给观看者一个讯息,让它们认识并了解这个产品,你在构图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曲线,每一个纹理都应该有它们独特的特点和目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的产品照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代入到照片中,去感受自己面对这个产品时的感受。
产品作为产品摄影的主角,当然占主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因应不同产品的特性去决定拍摄时产品的摆位、角度和拍摄方法。色彩方面,如果产品是深色或者黑色,背景最好用白色或者浅色,反之亦然。黑色背景带给人专业和帅气的感觉,有很多汽车或者钟表广告都用黑色背景,会给人型格的感觉,吸引男性客户买。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我们按下快门的目的就是要留下瞬间。好摄影将时间凝固,让读者有无穷的时间去欣赏稍纵即逝的片刻。不要以为随意按下快门都是留下一个瞬间,先问问自己这个瞬间是不是值得保留,是不是光影与构思最佳的片刻,是不是会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去看它。 很多人来到一个景点,走马观花地拍一张,立刻赶去下一个景点。自己不花时间去拍,怎么希望别人花时间去欣赏你的"作品"呢?我通常一星期外拍,起早贪黑地忙,能有两张片子可以战战兢兢地拿出去献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你摄影水平再高,也不能一天出十七八这张佳作吧?除非是在第一篇里谈到的流水线上出的产品。所以我常常劝告初学者从每个景点只拿出一张作品示人。不由分说地贴上一大堆片子与在朋友圈无休无止地转发人家毫无兴趣的文章一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当人像拍摄到某种程度时,就会发现自己好像有点突破现有的结点,检示拍摄完成的照片,却发现老是变不出新把戏。例如,虽然眩光会降低成像的品质,但这种“残缺”是一种美,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这就是美的呈现。接着,你就看到一群人追着逆光跑,怎么拍怎么逆。不过,这真的就是美吗?你理解摄影师逆光拍摄的原因吗?一窝蜂是最要不得的摄影观念。想到找到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去思考,你的休闲嗜好?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自我检视,对自我有通盘的了解,才懂自己喜欢的光线、角度、甚至是色调,进而产出所谓的“风格”。至少,下次你逆光拍摄时,你说的出原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美感虽然是天生的,但绝对是可以靠后天训练而来。 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得出来。大多数的摄影师都会有一个特别喜欢拍摄的题材。比如婚礼、婴儿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家人。不管你拍摄什么题材,它们都直接反映出你的风格,拍摄不同题材的手法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明确这一点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风格。
日常生活中,当你走在田野看见野花,抑或是走在花园小径赏花时,都会俯下身子细看那些花。如果我们站在花旁,用我们日常俯看花卉的方式来俯拍,那么拍出来的照片将非常普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想拍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必须从我们日常很少看的角度拍摄。也就是说,不要俯拍,而是蹲下来,选择与它们水平的角度去拍。有一件事是专业摄影师常做而为业余爱好者所忽略的。如果你想拍出好的花卉照片,你要做好弄脏手的准备(至少是你的膝盖)。上图显示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左边的图是用典型的俯拍方式拍摄的照片;右边的图是在左边照片拍摄完30秒后,用同样的焦距镜头,在同样的光线下拍摄同一朵花,但是从侧面来拍(单膝下地),而不是俯拍。你可以从中看出从非常规角度拍出的照片有何不同。所以,要想拍好花卉,至少不要俯拍。顺便提醒一句,当你蹲在那里时,尽量地低(比花低),然后从一个迷人的角度拍下它。